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。

获取 Adobe Flash Player

设为首页
加入收藏
网站管理
新闻中心 » 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试验

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试验

admin 2011-05-10 14:00发表
阅读次数 2207
我站2007年在试验基地实施黄颡鱼养殖试验,经过一年的努力,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,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:

一、 池塘条件

  水源充足,水质良好,附近无工业及其他污染影响,进排水系统完善。塘口2只,每只4亩,池塘水深2米,底泥厚20厘米,坡比1:2.5,每只池塘配备3千瓦水泵和3千瓦增氧机各一台。

二、 养前准备

  放养鱼种前15天干塘晒池,每亩施生石粉75千克以杀灭野杂鱼和敌害生物,10天后注水70厘米,堆放牛粪200千克/亩,培育水质。

三、 苗种放养

  2007年1月24日投放黄颡鱼种。黄颡鱼种是自己培育的当年鱼种,规格整齐,体质健壮,无病无伤。1月26日投放鲢鳙鱼种,8亩池塘共放养黄颡鱼种35000尾、亩放4375尾,鲢鱼种1000尾,鳙鱼种240尾,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10毫克/升浸浴10分钟左右。

四、 饲料投放

  因黄颡鱼种从夏花时就经人工驯养,整个养殖过程中全部投喂全价配合饲料,早春(2月初~3月15日),晴天傍晚17:00投喂一次2号料(蛋白质含量≥43%),日投饲量占池塘鱼重量的0.5%,3月下旬,随着气温升高,投饲量不断增加,到4月底日投饲量占池塘鱼体重的1%左右,每天投喂2次,7:00投喂2.5千克、占日投饲量30%,17:00投喂5.5千克、占日投饲量70%。夏季,日投饲量占鱼体重的2%~3%,7:00投喂6千克左右,18:00投喂14千克,此时为3号配合饲料(蛋白质含量≥39%)。具体投喂量根据天气情况适时调整,天气闷热、雷阵雨天气少投或不投。9月中旬后,天气正常,此时最适合黄颡鱼生长,适合增加投饲量到3%~4%。全年共投喂黄颡鱼全价配合饲料5756千克,其中2号料1980千克,3号料3776千克。

五、 日常管理

  1. 水质调节 春季,每10天左右加水一次,每次10~15厘米,水位控制在1米左右;夏季,3~5天加水一次,每次10厘米,每隔15天换水一次,每次30厘米,水位控制在1.6米以上,10~15天使用一 次EM菌调节水质,pH值7.5~8.5。晴天中午勤开增氧机,增加水体溶氧,阴天雨天气晚上提前开机,以防缺氧浮头;秋季,10天左右加水一次,每次10厘米,20天换水一次,每20厘米,水位控制在1.4米。
  2. 病害防治 日常管理中,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多糖和Vc来增加黄颡鱼的免疫力,到高温季节每15天内服诺氟沙星和护肝宝一次,3天左右一个疗程,结合使用微生物制剂,整个养殖过程未见发病。

六、 结果

  2008年1月27~20日干塘捕捞,8亩池塘共捕捞出售黄颡鱼4832千克、平均规格157克/尾,成活率为87.7%;鲢986千克,鳙347.5千克。总产值120130元,平均亩产值15016元,其中黄颡鱼亩产值14167元,平均单价23.5元/千克;总成本50520元,总效益69610元,平均亩效益8701元;投入产出比1:2.38。

七、 分析

  黄颡鱼作为本地的优良品种,近些年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青睐,以前没有解决黄颡鱼专用配合饲料时,只局限于混养、套养,最近两年单养产量越来越高,其技术也日趋成熟。笔者分析黄颡鱼养殖过程中存在两点问题:
  1. 自然条件下,黄颡鱼属昼伏夜出觅食的底层鱼类,人工饲养条件下,虽经驯化,但其白天摄食能力较差,傍晚投喂饲料也不能太足,否则会引起缺氧浮头,甚至有泛池的危险,采用怎样的科学合理的投饲方法,还有待进一步探索。
  2. 合理的放养密度是养殖黄颡鱼成功的关键,放养密度过高,极易引起缺氧浮头,影响成活率和生长速度,养成商品鱼规格也参差不齐,影响销售价格和经济效益。  转自:浙江菱湖建氏特种水产(www.zjlhshuichan.nev.cn)
 


相关热点推荐
翘嘴红鲌养殖技术
黄颡鱼池塘养殖技术要点
欢迎光临浙江菱湖建氏特
黄颡鱼网箱养殖试验
黄颡鱼成鱼养殖
黄颡鱼池塘高效养殖试验

浙江菱湖建氏特种水产养殖主营:浙江菱湖特种水产|鱼苗|黄颡鱼|青鱼|桂花鱼
公司名称:浙江菱湖建氏特种水产  联系人:费建强  电 话:0572-3945900
手 机:13002611708\18006721708
  QQ号:1216834772
邮箱:zjlhshuichan.qq.com 网址:www.zjlhshuichan.com
地 址: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卢家庄村
浙ICP备11045851号
浙江菱湖建氏特种水产养殖场 , 技术平台支持: YPS  工作人员通道
Copyright © 2011-2013 www.zjlhshuichan.com & www.zjlhshuichan.nev.cn All Rights Reserved.